中华民族一直有着团结一致 , 齐头并进的信念 , 这一点不仅仅表现在民族情怀上 , 在很多大的家族之中也同样有所体现 , 大多数的人都有着浓厚的家族认同感 , 十分注重血缘关系 , 也讲究辈分的高低 , 这既是一种独特的个人凝聚力 , 也是烙印在每个人心中的血缘观念 。
不过国人虽然注重这亲戚关系 , 但是并不是说有点关系就算是沾亲带故 , 能不能算的上亲戚古人早就定下了评定标准 , 就比如我们老祖宗说出了“五服”便不再是亲戚 , 那这“五服”究竟是什么呢?这又是怎样的划分方法呢?
文章图片
“五服”是什么?如何划分的?
说起这“五服”就是古人用来判定血缘亲疏的标准 , 同时也是古代丧服的服饰要求 , 当家族之中有人离世 , 那很多亲朋好友自然前来吊唁 , 而在办丧事的同时前来吊唁的人也会穿不同类型的丧服 , 不同的丧服代表着与逝去之人不同的关系 , 这总共分为五个等级 , 从亲到疏分别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 。
首先斩衰就是直系亲属 , 关系最密切的人 , 一般是死者的妻子、儿女来穿 , 其他人是不被允许穿的 , 而齐衰就是孙子辈的人来穿 , 虽然也是直系亲属 , 但是中间隔一代 , 那血缘关系自然也就少一些 , 孙子辈的人总不能也和父辈穿一样的丧服 , 所以这一代人穿的就是身份偏低的齐衰 。
文章图片
除了子孙后代 , 死者有可能会有堂或是表兄弟、姐妹的 , 这些人所穿的丧服自然也要降一个等级 , 被称之为“大功” , 虽然不是直系亲属 , 但是作为旁系亲属血缘关系也是比较近的 , 所以位列第三 。
剩下的两服分别是“小功”一般都是死者兄弟姐妹的子女 , 也就是侄子侄女 , 外甥外甥女什么的 , 这些人和死者确实有血缘关系 , 但是已经不那么近了 , 最后的缌麻就是旁系的孙子辈的人 , 或者是直系的曾孙、玄孙辈 , 经过了几代人的繁衍生息 , 这些后辈之人和祖辈的关系没有那么亲近 , 血缘关系也衰微了 。
文章图片
那这样来看其实这“五服”也涵盖了很多的族人 , 从身边的亲人到不怎么联络的旁系亲属 , 客观来看范围也是很广的 , 而要是出了这个范围之外 , 那毫无疑问就已经没什么血缘关系了 , 甚至可以说是八竿子打不着边的亲戚 。 “五服”存在的意义何在?
那古人规定了“五服”的划分 , 这样的规定到最后是为了什么呢?仅仅是用来辨别亲疏远近关系吗?当然不止如此 , 除了这些还是为了应对复杂混乱的家族内部的的人员关系 , 避免出现一些矛盾和内部问题 , 同时最重要的是为了防止近亲结婚的情况发生 。
文章图片
因为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允许一夫多妻制 , 所以从一开始家族的人员就比较广泛 , 而随着子孙开枝散叶 , 家族的成员也越来越多 , 就像小说《红楼梦》的大观园一样 , 偌大的府邸生活着一大家子人 ,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 , 很多人对家族内部的人员已经不怎么熟悉了 , 有的甚至不认识 , 毕竟人数太多 , 血缘关系也越来越稀薄 , 出现这种情况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不过古代的大家族还总喜欢在内部寻求婚配亦或者是找其他的大家族进行联姻 , 一般这种姻亲关系都比较稳定 , 家族和家族之间有着各自的利益往来 , 而且随着姻亲关系的建立 , 各大家族之间总会有一些亲戚关系 。
文章图片
可不管是哪种情况 , 若日后子孙后代进行婚配的话那他们就要提前了解对方是不是和自己家有亲戚关系 , 这要是很早之前并不会这样严格要求 , 主要是早期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近亲结婚的危害以及对后代的影响 , 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思想的进步 , 人们也渐渐在实践生活中发现了近亲结婚存在的隐患和问题 。
就比如在明清时期官府就已经设立明文律法 , 不允许家族直系或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之间进行结婚 , 否则就是按违法处理 , 这样的规定虽然严苛了一些 , 但是也是为了减少悲剧婚姻 , 提高人口质量 , 而辨别是不是近亲结婚 , 那看看自己在不在“五服”之内不就明白了 , 如果没在那就是没什么亲戚关系 , 可以正常的结婚 , 但要是在五服之内就不被允许 , 要不然不就违背道德伦理了 。
- 【爱历史】民间故事:书生被狐仙迷惑,朋友解围竟别有心机
- 【爱历史】诗妮娜真不简单,精通骑行和开飞机,深得泰王的欢心
- 【爱历史】鲁迅骂了胡适十几年,胡适不怒反护,晚年回应:鲁迅是我们的人
- 芦笋带皮吃吗
- 2021年高三国庆节一般放几天假
- 【游戏世界】时隔10年的时间,铠甲勇士召唤人再次回归,可惜雪獒铠甲缺席了
- 【历史故事】慈禧为何要帮助杨乃武与小白菜,伸冤昭雪?
- 【历史故事】朱棣率军围攻济南,铁铉、盛庸拼力坚守,朱棣久攻不下,无奈撤兵
- 【历史故事】反抗韦后的同盟,太平公主忌惮李隆基,为什么还选择和他联盟?
- 【爱历史】《唐朝诡事录》结局前瞻:3喜1忧,苏无名结局意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