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歆妈妈(文章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强强的妈妈最近比较苦恼 , 来找果妈求助 。 原来 , 强强2岁之后 , 就变得比较任性 , 不听话 。 家长让他往东 , 他偏往西 。 就算听家长的话去做什么事情 , 也是在家长一遍又一遍的耳提面命之下才极不情愿地去做 。 果妈听后问强强的妈妈:“是不是平时你们都喜欢用下指令的语气和不断重复唠叨的方式去跟他交流?”强强妈妈说:“是啊 , 可是家长不都是这样跟孩子说话的吗?”果妈看着她一脸理所当然又疑惑不解的样子 , 便把如何跟孩子沟通的事情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 强强妈妈听了恍然大悟 , 原来孩子不听话跟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技巧有很大关系 。
许多家长也有和强强妈妈有相似的经历 , 不知道跟孩子交流需要技巧 , 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从来都是高姿态、命令式 , 结果却是不尽人意 。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跟自己对着干的样子都很无奈和生气 , 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到了叛逆期 。 其实 , 孩子不听话很有可能是因为家长使用了不正确的说话方式引起的 。
文章图片
一、父母经常“说”孩子的几种不当方式 。
1、用下命令的语气让孩子做这做那 , 甚至带有威胁意味 。
家长想让孩子做什么事情的时候 , 以下指令的方式去命令孩子做事情 , 例如“半小时分钟之内把作业做完 , 完不成就不要吃饭了” , “去洗澡 , 不然不要上床睡觉” , “赶紧吃饭 , 别磨蹭 , 要不就别吃了” , “赶紧吃饭 , 要不不让你玩玩具了”等等 。 本来是很寻常的事情 , 用这样的方式说出来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 孩子自然不会听 , 因为没有人喜欢自己被胁迫 。
文章图片
2、遇到不赞同的事情只会一味否定 , 从不跟孩子商量 。
很多家长在孩子跟自己商量事情时 , 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和立场 , 只会一味拒绝和否定 。 例如 , “买游戏机?哪有钱 , 不买” , “不准跟XXX玩 , 他不是好孩子” , “不准玩电脑 , 对眼睛不好” 。 其实 , 家长本意是好的 , 是为了孩子着想 , 但是并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 , 不跟孩子商量 , 只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 。 孩子除了委屈之外感受不到家长的好意 , 心里当然很不情愿听从家长的建议 。
文章图片
3、说话重复唠叨 。
有些家长喜欢一件事情反复说好几遍 , 生怕孩子听不到 。 其实说一遍他就已经记在心里了 , 但家长往往还喜欢一遍一遍重复 , 认为这样才能起到督促的作用 。 其实恰恰相反 , 总是唠叨个没完 , 孩子会从一开始只是对事情本身的顾虑演变为单纯对家长啰嗦语言的厌烦 , 进而发展为拒绝 。 其实他们拒绝的不是事情本身 , 而是家长的行为方式 。
文章图片
4、喜欢用选择性的语言变相催促孩子 。
例如早上时间很紧张 , 家长怕孩子迟到就想催促孩子快些吃饭 , 这本无可厚非 。 但家长喜欢说 , “你能不能快点吃?”本来快一点吃饭 , 不迟到就是孩子应该做的事情 , 却变成了具有选择余地的事情 , 孩子当然会本能地选择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
【家长应该怎么说,孩子才会听?家长应该掌握的沟通技巧】如果家长总是用上述方式跟孩子交流 , 时间久了 , 这些不当的语言不但不能让孩子听话 , 还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
文章图片
二、父母不当的表达方式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呢?
1、形成叛逆性格 。
家长总是用命令的方式跟孩子交流 , 可能会取得一时效果 。 但时间长了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 , 不但不听家长的 , 还会故意跟家长对着干 , 并从单纯的反叛心理逐渐演变成叛逆性格 , 更加不听话 。
2、不爱跟父母交流 , 致使亲子关系冷漠 。
家长总是不听孩子意见 , 不跟孩子商量 , 孩子会觉得自己不被尊重 , 不被认可 。 时间长了孩子就逐渐失去主动跟家长沟通的欲望 , 使亲子关系变得冷漠、紧张 。
文章图片
3、养成优柔寡断的个性 。
家长总用具有选择性的语言催促孩子 , 时间长了 , 孩子可能会潜意识里模仿家长的这种行事风格 。 遇到需要自己快速做决定的情况时 , 内心第一反应是心里反复思考:是不是应该这样 , 是不是应该那样 。 时间长了 , 孩子容易养成遇事不果断、游移不定的性格 。
- 孩子对家长动手,不仅仅是“叛逆期”作祟,心理问题需要重视
- 家长总爱用奖励教育孩子,会有什么后果?家长看完要反思
- 做了约定没效果?做到这几点,帮助家长用好“约定法”
- 【游戏世界】原神沙漠火炬怎么点燃不了-沙漠火炬解密方法攻略
- 对孩子的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孩子成就未来,家长别忽视了!
- 不同阶段儿童的补钙量是多少?权威数据告诉你,应该这么补
- 孩子犯错该如何教育?聪明的家长学好这6招,轻松管教孩子
- 只靠家长灌输知识,教不出聪明宝宝,孩子自己主动汲取知识更重要
- 怎么判定是不是显卡烧了
- 怎么判定独立显卡坏了还是主板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