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9.5 , 68.3% , 这两个数字是我们之前测试的理想 i8 在均速 92.1 km/h 下跑出的高速能耗和续航达成率 。
乍一看这个成绩好像没什么 , 但如果我们拿小米 YU7 的成绩来参考一下 , 你就会发现理想 i8 的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 。 要知道 , 理想 i8 可是一辆尺寸将近 5.1 米 , 还有着「9系」空间和 2.6 吨多车重的大家伙 , 结果却用更小容量的电池 , 做到了跟尺寸定位上都小一号车型相同的续航表现 , 这背后所付诸的努力 , 不言而喻 。
虽然说对于纯电车型而言 , 没有人会嫌弃更长的续航 。 但对于有着 3100 多座超充站的理想而言 , 补能其实已经相对比较便利了 , 这时候还去追求超长续航 , 真的有必要吗? 以至于为了能耗和续航 , 在外观设计上招致一些挑战 。
长续航解决的不仅仅是焦虑
想要知道为什么理想 i8 要追求超长续航 , 其实回顾一下理想品牌的发展路径 , 答案就非常清晰了 。 因为理想从增程到纯电 , 这家车企的目的一直都很清晰 , 就是在不同的阶段通过不同的技术形式 , 来解决电车续航焦虑的痛点 。
最早的理想 ONE , 到后来的 L 系列是增程时代 。 采用这种技术路线 , 主要还是因为早期中国市场补能设施还不够便利 , 充电相对困难且体验很差 。 再加之对于绝大多数未体验过纯电的消费者而言 , 彼时对于纯电有很多的担忧 , 尤其是续航 。 而大电池、油箱加增程器的组合 , 既能够享受纯电驱带来的丝滑舒适的动力响应 , 同时也不必为续航而焦虑 , 无疑更容易被市场所接受 。
但在进入纯电时代后 , 理想的策略有了一些变化 , 他们想通过超低能耗 , 从而实现更长的续航 , 再辅以理想完善的超充网络 , 来系统性地来解决这个问题 。 其实对于纯电车型而言 , 超长续航解决的不单单是续航焦虑 , 而是有了更长的续航之后 , 可以让日常的用车更加从容和自由 。
首先更长的续航意味着单次充电覆盖更远距离 , 减少中途补能次数 , 提升旅行品质 , 尤其是在节假日高速充电资源紧张的时候 。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 如果你开的是一辆续航没那么长的车型 , 意味着同样里程 , 需要进服务区充电的次数就要更多 , 更频繁地去排队充电 , 车上一家人要跟你一起排队等 , 这种体验是非常糟糕的 , 纯电用户相信深有体会 。
而如果续航足够长 , 就可以做到不充电 , 或者少充电 。 进不进去充电 , 在哪个服务区充电 , 就变成了一件自主可控的事情 , 这种被动和主动的体验 , 是截然不同的 。
还有就是临时有事要出门的场景 , 同样是剩下 50% 的电量 , 500 公里续航和 700 公里续航的车型 , 它们带给用户的安心感也是天差地别 。 相信这也是理想 i8 为什么要追求低能耗、长续航的原因 。
为了续航做了哪些努力
那为此 , 理想在 i8 上做了非常多的努力 。 毕竟对于电车而言 , 想要做到低能耗并非是简单用一个低风阻造型 , 或者节能胎就可以达到的 , 而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
那可能有朋友会说这有什么复杂的 , 想要长续航 , 堆大电池不就行了 。 这其实是最简单粗暴的方法 , 但并非是最优的解决路径 , 因为一味地堆电池会带来很多问题 , 其中最直接的莫过于重量的增加 , 而且这还会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 因为电池更重了 , 车辆在底盘层面 , 例如悬架、刹车都要进行强化 , 这些也都会导致车变得更重 。 更高的车重 , 又会导致在加速和行驶的时候 , 需要耗费更多的能量来加速和克服轮胎滚阻 , 车辆的能耗又会变得更高 。 能耗高了续航又会受到影响 , 属于是「面多了加水 , 水多了加面」 。 所以只是一味地堆电池 , 并不能完全转化成更长的续航 , 边际效益比较低 。
除了重量之外 , 堆电池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成本 。 更大的电池容量 , 势必会导致更高的成本 , 那车价自然会受到影响 , 竞争力降低 。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中国市场 , 这肯定是不被接受的 。 所以优秀的车企不会无脑的堆电池 , 而是通过技术创新来打破电车「重量 — 能耗 — 成本」的死亡螺旋 , 让增加的每一度电都能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有效续航 。
理想 i8 就是相当典型的例子 , 为了低能耗 , 从造型、三电、底盘、热管理 , 乃至整车轻量化等全维度地去解决这个问题 。
对于纯电车型 , 降低能耗大家能想到的第一个就是造型 , 毕竟时速超过 110 km/h , 有 80% 的功率是用来克服空气阻力的 。 风阻系数每降低 0.01 , 车辆的续航里程通常会增加约 5-8 公里 , 还是非常可观的 。 考虑到目前电池的成本 , 降低风阻的这个投入产出比还是很可观的 。
不过像理想 i8 这样在外形上如此纯粹的去追求低风阻 , 在纯电 SUV 中还是非常少见 。 决心下得彻底 , 也就造就了理想 i8 这个 SUV 中极低的风阻系数 , 只有 0.218 。 但这个低风阻也不仅仅是造型带来的 , 还有底盘的功劳 , 理想 i8 的双腔空悬 , 在时速 100 km/h 往上 , 会自动降低 25 mm , 来进一步降低高速行驶的风阻 。
除了风阻 , 想要真正的做到低能耗 , 驱动和整车热管理的效率提升也很重要 。 在三电技术上 , 理想 i8 采用了全域 800 V 高压架构和全栈自研的高效电驱 。
800 V 的优势 , 相信大家都很了解了 , 毕竟所有车企在宣传自己的 800 V 时 , 都在强调它的一大优势就是低能耗 。 初中的物理知识告诉我们 , 同样功率下 , 电压升高一倍 , 那电流则降低一倍 。 而焦耳定律「Q=I2Rt」又告诉我们 , 电流降低了 , 线束以及车上的电器设备由于自身电阻导致的热损耗也可以减少 。
但 800 V 想要真正的发挥全部优势 , 还需要 SiC 这个黄金搭档 。 相比更常见的 IGBT ,SiC 的优势在于开关速度更快 , 能达到 IGBT 的 5-10 倍 , 这意味着 SiC 能够在更高的频率下工作 , 例如 50 kHz 以上 , 而 IGBT 通常限制在 20 kHz 以下 , 所以 SiC 开关损耗更少 。 而理想 i8 搭载的是自研的 SiC 功率芯片 , 相比于市场常见的 SiC 芯片 , 采用了行业少见的六边形元胞结构 , 有着更低的内阻来降低自身的热损耗 。
电驱层面 , 理想采用了成本更高的自研电驱润滑油 , 降低了油液黏度的同时 , 依然保证了更好的润滑效果和低温环境下的流动性 , 优化低温环境下的续航表现 。 再加上自研的控制软件 , 理想 i8 电驱效率做到了同级最高 。
至于在热管理上 , 想必大家都听过特斯拉非常出名的八向阀 , 它通过不同区域的热量灵活调配 , 提高能量利用率 , 从而实现一个非常低的能耗 。 其实理想 i8 上也是如此 , 通过搭载多源热泵和高度集成的热管理系统 , 同样也能达到非常好的热管理效果 。 例如理想 i8 为了满足 5C 超充时的电芯升温和座舱的空调制冷需求 , 它可以高效地协同利用水冷系统和空调系统来进行冷却 , 就比如水冷不满足电池降温的需求时 , 可以调用空调的冷媒来进行降温 , 提升制冷能力 。
尤其是在冬季这种对于电车不利的环境 , 理想 i8 这套热管理系统 , 依然可以保证很好的能耗和续航表现 。 根据理想提供的数据 , 理想 i8 相较没有热泵的车型 , 热管理能耗降低了 43% , -7℃ 下的 CLTC 续航能够提升 60 km 。 搭配上主动进气格栅、后电驱保温、高度集成模块、双层流空调箱等设计 , 有效减少低温下能量浪费 。 通过直接热泵 + 全车保温 , 理想 i8 能够实现热管理能耗的大幅降低 , 冬季续航增加约 76 公里 。
当然 , 最后能跑多长 , 决定因素还是电池容量 。 但这里要说的不是理想 i8 这块电池有多少度 , 也不是 5C 充电有多快 , 而是它的「省电」能力 。 通过采用超导电高活性正极、低粘高导电解液等技术 , 将 i8 电芯的阻抗降低了 30-40% , 功率能力相应提升 30-40% 以上 。 如果放到整车续航测试工况来看 , 这意味着放电过程内阻能量损失减少 1% ,整体续航可以增加 2% 。
可以看到 , 理想对于 i8 的目标非常清晰 , 就是要做到同级最长的续航 。 那为了这个目标 , 再去一点点地抠 , 不放过任何能够降低能耗的细节 , 从而让理想 i8 的用户们告别续航焦虑 。
「车 + 桩」才是完美的体验
其实对于理想 i8 而言 , 解决续航焦虑的 , 靠的不光是超长的续航里程 , 还有它非常出色的 5C 充电能力 , 以及理想 3100 多座且还在持续增加的超充站 , 这些组合在一起才使得理想 i8 能够真正的做到解决续航焦虑 。
用过理想 5C 充电的车主应该都深有体会 , 理想应该是目前所有新能源品牌中 , 充电体验做得最好的 。 尤其是跟其它品牌对比之后 , 这种感受会更加明显 。 理想无论从路径规划、到降锁 , 还是最后的插枪 , 基本可以做到近乎无感 。 当然 , 它体验最棒的还是充电速度 , 理想 i8 我们之前在理想 5C 测试过 , 30%-80% 只要 8 分钟 , 非常快 。
但快只是理想这 3100 多座超充站的优势之一 , 另一个很大的优势其实是给用户们对于补能的确定性 。 你开车出门 , 无论是不是长途 , 只要沿途或者目的地有理想超充站 , 就不会去担忧充不充得上电的问题 。
写在最后
其实在全方位地体验完理想 i8 之后 , 你就能体会到 , 这是一辆遵从「第一性原理」所打造的产品 。 为了追求超低能耗 , 通过同级最长的纯电续航 , 来解决续航焦虑 。 以「用户需求」为原点进行的系统性工程创新 , 在造型、三电、充电等方面追求非常极致的体验 。 并且通过「车 + 桩」的生态布局 , 提供了目前市场上最具安全感、最便捷的纯电解决方案之一 。
【为了长续航,理想 i8 都做了什么?】当行业竞争从配置内卷走向体验竞争时 , 在纯电大 6 座这个领域 , 理想 i8 倒是展现出了另一种解题思路 。
- 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单独降1万,精准降价特斯拉慌了?
- 比亚迪全球销量最好的车型新款上市,综合续航最高可达1100km!
- 自主五强8月销量丨比亚迪增速放缓,奇瑞冲击第二,长城有起色
- 混动到纯电的跨越,长安启源Q05
- “高颜值”中大型轿跑!650km续航,奢华空间,一口价8.99万起
- 7个月卖车249万台,半年挣了155亿,销量增长的秘诀是巨额研发?
- 续航900公里,轴距2895mm!宝马新iX3数据曝光,价格成谜
- 奇瑞造了台“理想L9”,长超5米2,配30英寸巨屏,续航超1400km
- 新设计没啥槽点,问界M7轴距拉长超3米,标配激光雷达会涨价?
- 全新长安启源Q05实车,配激光雷达,轴距2735mm,东风纳米06同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