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准备战斗

上汽大众,准备战斗

文章图片

上汽大众,准备战斗

文章图片

上汽大众,准备战斗

文章图片

上汽大众,准备战斗

文章图片

上汽大众,准备战斗

文章图片



在没有全新车型的日子里 , 上汽大众在做什么?
苦练内功 , 准备战斗 。 这是笔者认为最能概括上汽大众今年经营动作的答案 。
因为众所周知 , 2026年大众将在中国市场开启一轮全新的新能源车产品攻势 , 而在这之前 , 南北大众都要过一段没有全新车型 , 只能依靠燃油车维持份额的“苦日子” 。 “苦日子”之所以苦 , 不仅在于需要在燃油车市场整体萎缩的大背景下 , 维持企业份额 , 还在于需要为新一轮产品攻势做好全面准备 , 迎接战斗 。
8月29日 , 冷清的成都车展上 , 上汽大众全新凌渡L正式上市 , 这是一台燃油轿跑车型 , 一台即便在燃油车鼎盛时期也被认为是小众车型的新车 , 冷清的车展搭配上小众的燃油车 , 上汽大众的“牌”只有这些了?

坦白讲 , 全新凌渡L当然不是什么“流量新车” , 但透过这款车 , 上汽大众所展现出来的转型思路及动作 , 非常值得关注 。 看懂了这些 , 你才能理解明年上汽大众将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投入战斗 。
油电同进 , 挖掘油车新需求
【上汽大众,准备战斗】此前 , 笔者在试驾过途昂Pro后 , 曾经表达过一个观点——燃油车只是不流行了 , 不是不行了 。 而这其实也是诸多传统燃油车大厂的共同观点 , 基于这个观点 , 它们必然是不会放弃深耕燃油车市场的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大众品牌营销事业执行总监李俊
成都车展后的采访中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大众品牌营销事业执行总监李俊表示 , 未来一段时间 , 燃油车至少还要占据中国车市50%左右的份额 , 体量依然可观 , 作为合资阵营第一梯队 , 深耕燃油车市场既是上汽大众的责任 , 也是其必选动作 。
同时 , 上汽大众也发现了燃油车市场的需求变化 , 李俊认为 , 随着燃油车市场的缩小 , 现在选择燃油车的用户 , 对驾驶、操控、动力有更高的追求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大众品牌主流车型GTM 高级总监李赟则认为 , 未来燃油车市场用户的核心诉求 , 可能会从传统的功能价值 , 逐步转向更多情感价值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大众品牌主流车型GTM 高级总监李赟
针对这种需求变化 , 上汽大众的应对方案是把燃油车做到极致 , 最大程度满足燃油车细分市场用户的需求 , 2024年5月至今发布的途观L Pro、帕萨特Pro、途昂Pro三款Pro车型就是这一方案的具象体现 。
“‘Pro’是全面升级的标准 , 不仅是技术升级 , 也是用户体验和价值的全面提升 , 除了在智舱、智能辅助驾驶方面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之外 , 在整车设计、功能上也带来了全新升级 , 今年11月 , 朗逸Pro也将上市 。 ”李俊介绍 。

在全新凌渡L上 , 同样能看到上汽大众对燃油车市场的上述思考 。 基于凌渡用户的年轻化和女性用户占比高(接近50%) , 上汽大众不仅推出了搭载EA888 2.0T高功率发动机的凌渡L GTS版本 , 还发布了官方改装套件 , 甚至设立了百万改装基金 , 给凌渡L和ID.3 GTX套件款车主改装支持 , 希望跟车主一起玩起来 。
直联用户 , 重构用户服务体系
与年轻用户玩在一起是上汽大众重构用户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 , 传统车企的转型 , 需要顶层组织设计先行 , 为此上汽大众专门成立了“用户与营销数字化部门” , 整合了企业所有与用户接触的环节 , 专注于研究如何直接与消费者交流 , 建立更完善的用户旅程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大众品牌用户与营销数字化高级总监陈历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大众品牌用户与营销数字化高级总监陈历坦言 , 新势力在用户互动方面的尝试非常值得借鉴 , 为了强化这一能力 , 上汽大众成立了该部门 , “我们已经在中国市场发展了近41年 , 拥有超2800万的庞大用户基盘 , 这是我们开展用户沟通的独特优势” 。
值得注意的是 , 上汽大众已经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 从顶层组织设计到产品定位再到日常用户活动 , 企业正在全方位加强与用户的互动 。

经销商服务体系的重塑是这个体系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力点 , 据李俊介绍 , 去年底上汽大众大幅减轻了对经销商的销量考核 , 释放了经销商的销售压力 , 让他们有更多精力服务用户 , 其经销商库存从去年的2.5个月降到了今年的1.5个月 , 已经达到了非常健康的水平 , 并且企业承诺不再压库 。
同时 , 上汽大众把对经销商的考核转移到了对客户的服务能力上 , 考核指标非常细致 , 包括客户进店后多长时间得到接待、是否提供矿泉水、接待过程中的话术等 。
除了给经销商减负之外 , 上汽大众也在通过互联网和AI技术 , 助力经销商提升用户服务 。

“我们认为未来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整体网络对用户服务的服务能力 , 取决于网络、厂家 , 也取决于技术 , 要服务好我们超2800万用户 , 一定不是靠‘人肉’ , 一定是依托于互联网和AI技术 , 精准排查掌握用户需求 , 我们去直接触达 , 经销商也去响应用户 。 ”李俊聊了企业的想法 。
明年6款新车 , 合资2.0阶段的战斗
如果说以上这些都是为明年的新车攻势打基础 , 那么对于明年的战斗 , 上汽大众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据李俊透露 , 2026年 , 上汽大众大众品牌预计将投放6款全新车型 , 包括两款增程车型、三款混动车型、一款纯电车型 , 覆盖A级、B级、SUV等各种类型 。

从大众中国发布的概念车上 , 我们已经可以了解一些新产品的基本信息 , 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中方参与度会明显增加 。 李俊也表示 , 以前上汽大众的产品可能是德方占80% , 中方占20% , 但明年的新车大家基本各占一半 , 新车型中会融入大量上汽集团的技术沉淀 , 以及合资公司对中国市场需求的理解 。
按照上汽大众官方的说法 , 这些车型真正做到了正向开发 , 所有的新能源产品在智舱、智驱、智能辅助驾驶等方面 , 都做到了全球领先 。

更重要的是 , 迈入合资2.0阶段的上汽大众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全新的高效响应体系 , 过去大众产品从研发到投放大约需要36-48个月 , 现在已经缩短到24个月以内 , 而且还在组织架构中设立了VLE产品项目组 , 销售端和研发制造端各有一位产品经理 , 他们共同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 。
“这意味着在产品改进和迭代过程中 , 一旦外界提供了更有价值的信息 , 我们能够迅速推动产品优化 。 ”李俊对上汽大众合资2.0阶段的迭代速度充满信心 。
当然 , 一切的提速都要以不牺牲德系品质的前提下 , 李俊强调 , 品质和安全是上汽大众的底线 , 是德方和中方所有工程师团队的底线 。
写在最后
毫无疑问 , 上汽大众要在2026年打一场硬仗 , 我们目前还没看到那些“重磅武器”们 , 所以无从判断产品部分的战斗力 , 但从企业的体系化改造来看 , 起码上汽大众已经具备了打硬仗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